菜鸟学厨
菜鸟学厨

您现在的位置: 菜鸟学厨介绍_菜鸟学厨级别 > 菜鸟学厨相关 > 梅花香自苦寒来五梅花代表性传承人谢云松

梅花香自苦寒来五梅花代表性传承人谢云松

发布时间:2022-2-26 15:06:36   点击数:

谢云松,男,汉族,年4月生,海宁市海昌街道迎丰村人,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谢云松是俗家道士世家第十二代传人,17岁开始表演传统舞蹈“五梅花”,擅长文场表演。

十四岁拜师学艺

谢云松从小受家庭熏陶,五岁时就喜欢敲敲锣,打打鼓,看见爷爷吹吹打打,他也学着吹吹打打。最逗人喜欢的是,他拿着击鼓棒敲大人们的脑袋,一边敲一边咿咿呀呀喊着乐着,最有趣的是,他对那把笛子总是左看右看,横看竖看。笛子共有八个孔,他用小手指往这个孔插插,往那个眼套套,贴膜那个孔当然经不起拨弄,一个食指插下去,他好像发现新秘密,惊奇地对大人们说:“看,这里也有孔,也能吹。”说着他小嘴唇紧贴甾孔,有模有样地吹着,为全家人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八岁时谢云松能够吹响笛子了,九岁时谢云松能够完成简单的曲子,十岁时谢云松一曲《杨柳青调》吹奏得欢快激荡。周围的小朋友们都爱欣赏他吹的笛声。几个曲子下来,小伙伴们便要他教吹笛子,有个小伙伴买了把笛子跟着谢云松学,不到一个月,也能吹上简单的曲子了。谢云松心里当然很高兴,自己也能大人一样带徒弟了,自己更要多学点乐器。从此,二胡、长笛、三弦锁呐、敲锣击鼓、长号短号等等,谢云松样样都涉猎。

一天,谢云松跟着大人们一道去亲戚家吃素饭,看见几个道士在拜忏,吹吹打打,说说唱唱,好不热闹。谢云松似乎被这一场景感染了。他们的笛声,锁呐声,小号声全部贯通,行云流水,耐听动人;他们的锣声、击鼓声有板有眼,节奏自如,跌荡起伏,震憾人心;他们的念、唱、做,一字一句,一曲一调,自然流露,声情并茂。谢云松真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他情不自禁地做起吹笛子吹锁呐的动作。当他们休息时,他便上前去向他们问这问那,讨教技艺。

十四岁那年,谢云松便跟三爷爷学鼓手。乡下结婚喜事,鼓手一到,闹猛交关。说、拉、念、唱、吹、击鼓、敲锣等一件也不能少。当鼓手一般二三件乐器,当然,总要有一种乐器最拿手。如谢云松最擅长吹笛子,吹奏在整个乐谱的前面,一场戏笛子部份虽不是很多,但用的地方都很关键。因为笛声具有穿透力,最能激荡情感,启迪心灵。

谢云松对笛子情有独钟,特别看重,每做完一场,他便盐水浸泡笛子,用清水反复冲洗,以使笛子保持长期洁净、圆润。一把用棕线绕扎的老竹笛,谢云松把它当成心爱之物,一直守在身边,已伴随他五十多年了。年6月13日,谢云松和其他两位传承人参加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演,他独奏了《五梅花曲牌》,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一位专家称赞说:“谢云松吹的五梅花曲牌旋律流畅婉转,音色纯朴,富有情感,能打动人。”

十七岁学跳五梅花

三年鼓手学下来,谢云松经历了几百场的吹吹打打,说说唱唱,为传承五梅花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五梅花,又称串花,大约形成于康熙甲戍年(年),距今三百年左右,传于海宁、海盐等地,其中海宁地区表现最盛,因其表演中最典型的一个队形像似梅花,故名五梅花。五梅花表演有文场、武场之分。文场以丝竹乐为主,武场全部采用打击乐,表演时艺人们随着曲牌的韵律即兴敲击和自由组合,不断循环反复,直到舞完曲终。

五梅花源于宗教,服务于宗教,在几百年的传承中,又将群众性的娱乐元素逐渐融入严肃的宗教仪式中,已从原始的宗教舞蹈变成了具有民俗活力的民间舞蹈。五梅花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渐加入了翻跟斗、发虎跳、走矮子步等高难度动作,节奏上由慢到快,表演上由易到难。表演时,可谓是舞者激昂,观者兴奋,既是一种民间艺术的体验过程,又是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的享受过程。

谢云松,十七岁开始拜一位名叫唐真祥的出家道士学习五梅花。唐真祥从小迷恋宗教文化,热心社会宗教活动,尤其对五梅花的套路、程式、韵律颇有研究。他经常跟袁花一带的道士们交流五梅花表演心得。

谢云松离师傅唐真祥家并不很远,穿过两个自然村,跨过三爿桥就到了。只要有农家素事之邀,当时还是毛头小伙子的谢云松十分用心,天蒙蒙亮就起床了,翻曲本、练嗓门、蹬腿弯腰、甩臂发虎跳,晨练几个回合,便早早赶路了。

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唐真祥教谢云松学五梅花,谢云松帮唐真祥学丝弦。谢云松年纪虽小,但二胡笛子锁呐等乐器样样会,唐真祥对五梅花了如指掌,双方一拍即合。师徒两人一起吹吹打打,说说唱唱,蹦蹦跳跳,共同提高。

有一次,谢云松接到师傅唐真祥传话,要他连续演三天五梅花,可最后一天是谢云松喝喜酒的日子。怎么办!谢云松毫无犹豫向师傅表态,一天也不落下。

等到三天五梅花做下来,唐真祥师傅觉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他擦着汗对大家说:“看来年纪不饶人,转了几圈五梅花就觉得有点累,力不从心了。今后五梅花传承主要还得靠你们啊,特别是谢云松,他是我徒弟,也是我师傅,为什么这样说?我不说大家也都明白。”五梅花文场少不了丝弦家什,武场少不了锣鼓家什,文场凸现江南丝竹的旋律,武场欣赏锣鼓敲击的韵律,而这些器乐演奏都是谢云松的特长。

天有不测风云,谢云松学了一年五梅花就遇上了“文革”,五梅花学习也就此搁下来了。直至十八年后的年,谢云松重又开始跟着唐真祥学习五梅花。从年起,桐乡演教寺请谢云松教五梅花,这一教就是八年。在海宁和桐乡一带,每当老人们说起五梅花,就会情不自禁伸出拇指:“谢云松,五梅花,了不起。”

60岁带徒弟

谢云松做梦也没想到,五梅花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不仅如此,有关部门对此相当重视,在保护和挖掘五梅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五梅花是民俗宗教中的奇葩,作为五梅花传承人,谢云松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必须将五梅花传承下去,年6月,他与陈阿八签下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师徒协议书,长期开始师徒带教活动。他说,我带徒弟完全是出于自愿,出于对民俗宗教文化的传承责任。

陈阿八今年50岁,平时也挺喜欢吹吹打打,一空下来就拾起喇叭、锁呐吹上几段曲子,陶醉在五梅花音乐的意境中。谢云松对徒弟厚爱有加,他将家里传下来的老古董乐器让徒弟演奏练习,从中了解五梅花世家的深厚底蕴,不断激发学习五梅花的热情。在五年中,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凛凛的冬日,谢云松都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徒弟陈阿八。现在,谢云松和陈阿八师徒俩,在海宁“五梅花”天地里执着地追求。

在谢云松家中,珍藏的宝贝确实不少,不光保存有一百多年的二胡、锁呐、鼓、锣、钹,还珍藏着上百年的工尺曲牌、昆曲本等。有关部门出于抢救、保护的需要,经谢云松本人同意,将一部分二胡等丝弦乐器估价,由海宁市非遗保护中心收藏,将一部分工尺曲牌进行复印,原件也由海宁市非遗保护中心统一收藏,复印件由谢云松保存留用。谢云松说,他从心底里感谢社会各界对五梅花的爱护和保护,对五梅花的挖掘与传承,也让他了却了一桩心愿。

供稿:非遗保护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igenwangguanwang.com/cnxg/1604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